“官帽”正不正,群众当裁判
2013-07-11 00:00   审核人:

“官帽”正不正,群众当裁判

2013年07月02日11:19来源:人民日报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迹于众乐乐,露迹于独奏乐。南郭先生固然品行不端滥竽充数,但是让南郭先生混进“国乐队”的恐怕正是用人不察喜欢合奏的齐宣王,而喜欢单个演奏的齐湣王将制度一变就一下子让南郭先生们没了生存的土壤。吉林省松原市迄今已连续施行5年的选人用人公信度定期监测,多少也有些这个老故事的意味。不仅晒出测评年度所有选拔任用的干部名单让群众来评,还根据测评结果开出详细的基层党委选人用人工作体检报告单,根据“健康问题”问责负责干部选用的下级党委和主要领导,由此,2012年全市5个县(市)区党委选人用人平均公信度比2009年增长了10余个百分点,达到了98.20%。

1.群众把脉挨个过筛子,用不好人官员难辞其咎

选准干部不仅要有程序保证,更要有效监督。从2008年起,松原市委组织部经过认真调研,形成共识:“还是离不开测评的办法。”

怎么测——过筛子——在常规的测评项目后,加上一条:把这一年来新提拔的干部列个表,让群众一一评价;

谁来评——老百姓——将知情关联性的群体,建一个数据库,每次随机抽取测评组;

评出的结果怎么用——动真格——与用人者的提拔升迁直接挂钩。

2012年12月31日早7点,天很冷,还飘着雪,松原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副主任李识多带队去长岭县做突击访测,第一站是巨宝山镇。“不打招呼,到镇里就把在家的镇机关干部召集到一起,召集镇党委书记等20人左右搞了一次访测。一天下来,去了巨宝山镇、集体乡、县商务局和环保局4个地方进行了访测。”

这一天,市委组织部共兵分5路,同时分赴全市5个县(市)区做突击访测。傍晚5点多,天黑透了,几路人马才陆续赶回,将访来的问卷全部封存好后,才安心回家过元旦。

如何定参评人员?根据市委制定的《关于定期监测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暂行规定》,在充分考虑参测人员对干部工作的知情度和关联度基础上,市委组织部针对5个县(区)建立了10048人的选人用人公信度定期监测工作参评人基础信息资料库,每次会议测评,都是从电脑中随机抽取确定参加监测人员。

测评问卷是整个测评的核心内容,其设计颇具心思,主要由选人用人公信度监测指标体系,由干部群众对选人用人结果满意度、防治用人不正之风满意度、选人用人主体公认度3个总项指标、11个子项指标和3个印证性指标构成。最解渴的印证性指标体系主要包括3个方面——将监测期内选拔任用的干部,按照首选提拔、次选平级交流的顺序列出名单挨个过筛子,让干部群众对其逐一评价,具体到任用哪个干部群众不满意,哪个干部的任用存在买官卖官、任人唯亲、“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问题,任用哪个干部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存在违背公平公正原则、不民主、不廉洁用人问题。

松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武胜国介绍,选人用人结果满意度指标,设置了对监测期内选拔任用干部的人品、能力、实绩、廉洁、威信评价5个子项;选人用人主体公认度指标,设置了对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廉洁用人情况评价3个子项。

2.测不是目的,动真格应用测评结果才是关键

松原的监测结果不是一测了之,而是重在应用。一是动真格,真奖真罚;二是向下级主管部门传导压力;三是深层次引导。

2009年,长岭县的测评结果处于全市5个县(市)区的最后一位,被定性为群众基本不满意单位。选拔是遵照干部任用程序走的,但是群众满意度却很低,为什么?拿回了倒数第一的成绩单,当年的长岭县委常委会上,气氛沉重,大家在反思,一一对照问题,探寻解决的办法。不久,当时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被调离原岗位。

随后,市委组织部根据结果对长岭县下达了详细的反馈意见报告,包括存在的问题与分析,下一步整改意见等,甚至列出了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的3位新提拔任用的同志——2名新晋的乡党委书记,1名交通局长。

“这个详细的‘体检单’帮助基层发现问题,引起反思,是善意的。这几年,全县用人工作是谨慎再谨慎,不敢丝毫懈怠。”长岭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杜文龙说,现在县里规定,通过党员干部大会向全社会公开拟选任岗位,给大家平等机会,用人不再是本单位本部门内部的事;接着要通过党员干部大会,推荐谁行,向两代表一委员征求意见,再开退休老干部会议再议,最后交群众评议,“如果要提拔副乡长,那么组织部门必须到村里细致问询百姓意见。”

2011年,长岭从最后一位跃至第一,捧回了市里为公信度监测冠军专设的“公信杯”。“很漂亮,仿水晶的,上面是一只碗,意味着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透明。”他说。

2012年,长岭再次捧杯。杜文龙既自豪又感慨:全县一年提拔任用了100多位干部,是历年来用人次数最多的一次,也是群众满意度最高的一次——99.67%,再次在全市5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光荣地捧回了“公信杯”。

成绩得之不易,奖杯珍而重之地被放在了县里的常委会议室,这个从未放过任何其它奖励标志的会议室。“我们一定要保持这个荣誉,保持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用人导向。”常委会上,县委书记邢树君很是激动。

测评结果也成为科学分析研判的依据。依据监测原始数据、汇总数据、对比数据等,市里建立起选人用人公信度监测结果曲线图、对比图,纳入全市选人用人公信度监测数据库。同时,根据对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工作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

每次监测结果出来后,松原市委组织部都要对每个被测单位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制定明确具体的反馈意见,包括监测过程和各项指标结果比较、选人用人的总体评价、存在的具体问题、整改要求等,一家一张“体检反馈报告单”。几年来,全市共列出重点剖析对象51人,引导党委(党组)进行深刻反思,制定整改措施110多项。

“测评结果的影响不能不痛不痒,要来真的,与用人者的提拔使用挂钩。他更有压力,才能更慎重用人。用终端结果影响选人用人全过程,用终端结果促进选人用人质量的提高。用结果倒逼程序,影响下一轮用人。不是走程序,而是切实履行好程序,从源头规范执行程序的人。”武胜国说。

3.建立质量评估系统和机制,更具内生动力

“测评是抵制用人不正之风的防火墙。现在,说情啥的少多了。即便是再有打招呼的,我们也有了挡箭牌——用人那得看民意,年年可是要测评的。不是组织部有意见,是你本身的知情群众有意见。这也让干部们自律的弦绷得更紧了。”松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相忠说。

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举措,松原的做法从2010年开始在吉林全省推开。“通过定期监测将一茬茬提拔干部的平行线变为后浪推前浪的不间断式运动,更具内生动力。”吉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于洪岩表示。

现在,在吉林,全省(市)县两级党委、省直部门党委、高校党委,有独立用人权的党委(党组)都要进行选人用人公信度定期监测,并且在年终党委会上汇报用人情况。凡是满意度达不到规定值进入预警区的,要根据程度进行诫勉谈话和调离岗位等处理。

2012年全省干部监督大会上,省委组织部通报了上一年度的测评结果,有4个县(市)区党委进入预警区。散会后,4个地区的书记和组织部长马上被省委组织部分管领导诫勉谈话。“压力可大,不是滋味!”被谈话者坦言。

“干部用得怎么样,要有人评价,形成一个系统,最终目的是让质量评估系统和机制建立起来。”于洪岩打了个比方,“这是检查任用质量的试纸,发现深层次问题的B超。”

记者注意到,从5月27日起,吉林全省正在进行新一轮选人用人集中检查,其中包括测评近年来各地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孟海鹰

关闭窗口